过去10年,是我国无极灯节能环保事业飞速发展的10年,也是亿朗实现成长与跨越的10年。从普通的民营企业,到国内绿色照明业的领军者,亿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扬州速度”。
当前,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已成全球问题,节能环保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无极灯照明工程由于与经济建设、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理所当然无极灯充当了政府低碳经济战的前锋。我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无极灯绿色照明工程,并将其列入“九五”、“十五”节能重点领域和“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进。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以扬州亿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最早一批绿色照明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力投入节能环保建设当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先锋:开创“亿朗速度”
先锋文化,是亿朗的企业品格,贯穿于亿朗的成长史中。敏锐的产业嗅觉,勇于开拓的冲劲,无不昭示着亿朗人先锋的文化态度和视野。
早在90年代末,政府绿色照明工程初始之际,亿朗的早期创始者们已经默默开始了高频无极灯的自主研发。2000年12月,亿朗作为国内第一家无极灯研发生产企业正式成立,宣告了国内无极灯“实验室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无极灯正式进入中国。进入“十一五”计划后,国家绿色照明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加大,亿朗的研发步伐也愈发加快,又相继研发出新一代道路绿色照明产品“射流灯”,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绿色照明技术水平的提升。今年全国“两会”力倡低碳经济,政府先行先试一批公路、隧道照明。亿朗迅速承担起了广西马梧高速等的隧道照明建设,成功改造的“牛岭界隧道”入选《中国公路隧道建设成就画册》。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亿朗同样率先响应号召,凭借雄厚的技术和服务实力,与央企中冶集团达成合同能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合作能源管理在全国的推行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作用。
做照明行业中节能减排的先锋企业,是亿朗不懈追求的企业愿景。多年来,亿朗始终站在无极灯研发推广和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最前线。早在2000年,亿朗无极灯就通过了EMC检测,同时是第一家取得欧盟CE认证的企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把无极灯产品应用到机场候机楼、医院的高频无极灯生产厂家。生产的无极荧光灯电子镇流器日前顺利通过了“CCC”国家强制性产品最新标准质量认证。在国家暂无无极灯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亿朗率先制定自己的《无极灯企业生产标准》,为行业生产提供了参考和指引。其高频无极灯技术参数被《照明设计手册》采用,这是照明界对无极灯的肯定,也是对亿朗的肯定。
责任:创造共赢价值
亿朗始终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企业使命,将责任放在第一位,融入企业运作和管理中,融入每一件产品中。努力创造客户、员工、企业、社会四者共赢的价值。
亿朗严格导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严抓产品质量,追求质量、服务“零缺陷”,定期开展经销商技术培训和销售扶持,确保经销商和用户利益。其与政府合作推行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可使用户不用花钱就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大大降低了用户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同时还有利于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助推社会节能改造事业的发展。
亿朗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带动了企业和员工的飞速成长。公司先后获得“质量、信誉双保障示范单位”、“2008年中国照明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品牌与服务双优企业”等殊荣。研发生产的高频无极灯因优良的品质成为中国能源协会重点推荐节能产品。
创新:引领企业腾飞
改革开放30年,“创新”二字已经牢固地嵌入扬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成为扬州的精神灵魂。而这种精神,在亿朗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引领着亿朗不断跨越与腾飞。
目前,亿朗已拥有5项专利技术,2009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最早的无极灯研发生产企业,亿朗研发团队长期至力于绿色照明技术研究,先后攻破了高频发生器、功率耦合等许多技术难题,开发出一系列高频无极荧光灯产品,并将其广泛推广应用到公共、隧道、厂房、商业、景观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高频无极灯具有寿命长,无频闪,显色性好,启动快的特点。工作频率比普通白炽灯和日常使用的电感式日光灯、金卤灯、高压钠灯等灯种高出5万~6万倍,比普通节能灯或电子镇流器的工作频率高出约250倍,但电耗仅只占到普通光源的2/3,是一种既健康又环保的绿色光源,被称为第四代绿色新光源。
2010年,亿朗再次研发出非常适合作为路灯和厂矿照明的“射流灯”。据纽约的照明研究中心测试数据反映:黄光下司机的反应速度低于白天,而在射流灯照明下,司机的反应速度接近于白天。且节能效果更显著,用140W的射流灯取代普通的400W黄光高压钠灯,在不降低地面照度的条件下,可节能70%以上。此前,国内很多企业对此也跃跃欲试。但一直因为不具备相关的成熟技术而不得不作罢。亿朗射流灯的成功研制终于填补了国内这项技术的空白。目前,产品进入了大面积应用、推广阶段。